跨世代組織溝通:X、Y、Z世代主管必修的三大技巧

在現代企業裡,「溝通」幾乎是所有問題的核心。許多主管常抱怨:「新人不懂事,做事情拖拖拉拉。」 而年輕同仁則覺得:「主管不了解我們,總是高壓管控。」 這背後的矛盾,正是 跨世代組織溝通 的挑戰。

不同世代的成長背景、價值觀與工作習慣,會直接影響到彼此的互動模式。如果主管沒有意識到這些差異,就容易陷入誤解甚至衝突。本文將帶您理解 X、Y、Z世代的溝通特質,並學會三個實用技巧,讓跨世代的合作更順暢,組織更具凝聚力。

也因此,這一兩年來,跨世代組織溝通開始成為企業內訓相當熱門的課程,因為大家都覺得溝通很簡單,但後來才發現組織間不同單位,不同夥伴根本想的不同,又怎會有共同的信念與共識,更容易出現多頭馬車,也因此小胖老師有幸在500大企業分享跨世代組織溝通,以下也是筆者的一些分享。

溝3

一、認識XYZ世代的溝通特質

  1. X世代(1965-1980)
    • 特質:重視穩定、講究專業,偏好以結果導向來評估工作。
    • 溝通方式:習慣面對面討論,語言偏正式,對上下關係敏感。
  2. Y世代(1981-1995,也稱千禧世代)
    • 特質:追求成就感與平衡,願意挑戰權威,注重團隊合作。
    • 溝通方式:偏好即時訊息、Email,期待主管給予回饋與肯定。
  3. Z世代(1996後)
    • 特質:數位原生、重視自由與多元價值,對單一命令反感。
    • 溝通方式:習慣短訊、社群溝通,追求直接、即時且具體的表達。

這些差異讓「XYZ溝通」變得複雜,卻也讓組織更有創造力。重點在於,主管是否能用對方法,讓不同世代都覺得被理解。

而新的世代也開始慢慢誕生,他們就是<我世代>,我世代以自我為中心,他們不同於汪星人的服從,他們很現實,腦中沒有太多的老闆或公司,因為自己最重要,碰到上級交辦任務,會想要理解為何要這樣要求,而不是做就對了,帶這群年輕的夥伴,一定要用新的辦法,辦法用對用錯,將會天差地遠!

技巧二:調整語言——少用命令,多用啟發

在溝通時,語言的選擇會影響信任度。

  • 不要說:「這就是規定,你照做就好。」
  • 可以換成:「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樣做能帶來哪些好處。」

這樣的轉換,看似細微,卻能讓跨世代組織溝通更有溫度。

  • 對X世代,這是對專業的尊重;
  • 對Y世代,這是讓他們參與決策;
  • 對Z世代,這是給他們思考與發揮的空間。

👉 小技巧:「命令式」變「對話式」;「批評」改「建議」;「否定」換「引導」。

技巧三:建立回饋機制——即時、具體、正向

XYZ世代都需要回饋,只是形式不同。

  • X世代:重視績效與專業評價,回饋最好具體,避免空泛讚美。
  • Y世代:喜歡即時掌聲,肯定他們的努力與創意會增加黏著度。
  • Z世代:期待快速迴響,回饋越即時,他們越覺得被重視。

👉 實務做法:

  • 一週一次的快速檢討會,而不是半年一次的績效考核。
  • 在完成任務當下,立即肯定優點,再提出改進建議。
  • 建立雙向管道,讓下屬也能反饋主管,形成真正的「雙向溝通」。

其中,我發現年資較淺的主管,多半不太愛開會,因為覺得年輕夥伴應該會懂自己的管理風格,會理解公司的要求。但就是這種<我覺得你應該懂>,造成兩造的溝通不良。換個角度看,與其上下交相賊,開個有效率的小會,在跨世代組織溝通這個課題,會有相當大的幫助。

溝2

三、結語:跨世代溝通不是問題,而是資產

跨世代組織溝通,看似挑戰,實則是企業最大的潛力來源。不同世代帶來多元思維,只要主管能掌握 換位理解、調整語言、建立回饋 這三大技巧,就能讓組織更具凝聚力,甚至創造出超越單一世代的成就。

在快速變動的商業環境中,溝通不只是技巧,而是一種策略。如果您發現公司內部的XYZ溝通經常卡關,或者想提升主管的跨世代領導力,歡迎與小胖老師聯繫,邀請我進行跨世代組織溝通的企業內訓

讓我們一起幫助組織突破世代隔閡,走向更高效、更和諧的未來。

電商戰情室qrcod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