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跨世代組織溝通】為什麼主管越來越不敢說實話?你不是包容,是在縱容!

在我多年進行企業內訓管理課程教學的經驗中,關於「跨世代組織溝通」、「如何帶領Z世代」這些主題,詢問度極高,但真正落實與執行的公司卻寥寥無幾。

最常見的場景是這樣的:

主管發現年輕員工每天早上遲到 10 分鐘,午休過後又多休息半小時,甚至在工位上打電動、滑手機。但明明心裡很火大,卻遲遲不敢說。不但不敢說,還自己氣得鼓鼓的!

為什麼?

因為現在年輕人動不動就離職,「我只是提醒他一下,結果他直接說:我不做了。」
人資找不到人,主管又被業績追著跑,最後選擇睜一隻眼閉一隻眼。但您有沒有發現,越怕年輕人走,他就越會走給您看?

但這真的只是「包容」嗎?

還是,其實是軟弱地把管理責任往後推

縱1

現在的年輕人,真的這麼難帶嗎?

很多主管會說:「現在的Z世代不能罵、不能催、不能壓,動不動就不幹。」
但我常在課堂上說得更白:

你不是不能說,是你不知道怎麼說。

跨世代溝通並不是一昧地討好,而是建立理解 × 邊界 × 回饋的三角關係。簡單說,就是先同理,讓他知道你們是同一條船上的。2024年,我幫國內最大的超商龍頭,進行了全省10場北中南東的超級店長陪訓,年輕店員最在意的是店長有沒有和他同一陣線。比如碰到奧客,店長先罵自己員工一頓的,甚至在一堆顧客前罵年輕員工的店長,是它們最不願意共事的。

年輕人不是不能接受批評,而是他們不接受「沒有溫度、沒有邏輯」的情緒宣洩。

用一句話說:「你要讓他知道你是為他好,而不是只是發洩情緒。」

【三個常見錯誤】主管在跨世代溝通中最容易犯的事

❶ 把Z世代當成玻璃,什麼都不敢說

但其實,Z世代對「回饋」的需求比你想的更高。只是他們希望的是即時、具體、有邏輯的建議,而不是模糊的責備。

❷ 太晚說,等問題變大才處理

小錯不處理,最後都變成組織內的大地雷。很多主管習慣用「再觀察一下」,但往往最後就是離職潮、內部不滿蔓延。尤其,負面情緒宣傳的速度非常快,因為有的員工他就是要把你搞垮,他就是要帶一批人走,就是要給你難堪。但通常這都是有跡象的,不管工作多忙,都一定要花時間留意任何細節,不然星星之火….下一句你知道的。

❸ 沒有制度,只靠個人感覺管理

很多主管說:「我有跟他聊過啊」,但沒有留下文字紀錄、沒有明確規範,溝通就成了空氣。

怎麼帶領Z世代?你需要的不是忍耐,是方法!

✅ 定期一對一(1-on-1)對談

比起公開指責,Z世代更能接受私下、有邏輯的對話。只要節奏固定、語氣穩定,建立信任就不難。

✅ 用數據說話,不用情緒說話

「你今天又遲到」不如說「你這個月有5次遲到,影響到團隊排班」。年輕人會尊重專業而不是情緒。記得,你的態度是點出,而非逼問,這非常重要!當然您更要告訴這位夥伴,沒有第六次了!

✅ 給明確期待與成長路線

Z世代最怕「沒目標」,不清楚升遷與學習的可能性。所以主管要說清楚他可以學什麼、做到什麼會被肯定。

縱2

組織文化的沉默,正在養出更多無法無天的人

今天你忍一下,明天他就得寸進尺。你怕人走,其實他也知道你怕他走。

最後受害的,是整個團隊的工作氛圍與績效。

跨世代組織溝通不是情緒勞動,而是一種組織能力。

每一位主管都應該學會怎麼「敢說、會說、說得對」。

如果你也有這樣的困擾,歡迎邀課

我設計了多場跨世代溝通與Z世代管理的企業內訓課程,協助主管建立溝通SOP、設計回饋制度、化解衝突,讓管理重新有效起來。

📩 歡迎邀請我(小胖老師)企業內訓或講座分享,一起打造更健康的組織文化,您會發現,年輕的朋友,只要方法用對,一樣可以是好用的即戰力喔!

電商戰情室qrcode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